感谢整理,学习学习~
关于这个地铁高负荷小区的优化报告整体思路还是挺不错的:
首先由面到点的分析思路,从地铁全线基站的忙时分析到个别超负荷的基站。思路的方向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。不过面和点的指标不统一,整体上是忙时范围,而细化到个基站就是小时用户数,这一点会很容易让看的人蒙圈。
另外,分析思路将地铁基站分为站台和隧道,这个思路是非常正确的。人流在地铁里面的行为通常是在站台会有长时间停留,而隧道内由于列车的速度问题400米的行驶时间会很短的。所以应该首先考虑优化月台上的基站。
至于通过用户数进行负荷评判指标,这个个人觉得有些奇怪,因为如果通过增加异频rru来解决负荷问题,这样反而会让小区的用户数增加。所以建议使用别的参数来判别或在描述中明确说明目的。
其实对于地铁这种高密集高流动性的封闭区域,对负荷进行优化,除了扩容没有什么别的更好的办法。进行载频扩容或小区分裂几乎是唯一发办法。至于利用参数进行拥塞释放和切换控制,相对来说的效果是甚微的。
学习了。